项目文章 |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揭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缪勒氏细胞亚型和血液-视网膜内屏障调节网络-技术前沿-资讯-生物在线

项目文章 |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揭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缪勒氏细胞亚型和血液-视网膜内屏障调节网络

作者: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暂无发布时间 (访问量:9712)

期刊:Frontiers in Molecular Neuroscience

影响因子:6.2610

 

导读

在2.46亿糖尿病患者中,大约三分之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迹象。DR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血视网膜屏障(blood retina barrier, BRB)的破坏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科学问题

由于参与视网膜炎症反应的细胞数量众多,细胞之间的调节机制复杂,血视网膜内屏障(inner BRB, iBRB)在DR早期损伤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探索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研究技术

scRNA-seq,免疫荧光

(部分技术服务由伯豪生物提供)

 

方法

本研究主要使用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cRNA-seq),使用了5个大鼠视网膜样本(2只正常SD大鼠;3只DR大鼠,在造模2周、4周和8周各1只),总共检测35,910个转录本,探讨了DR早期iBRB损伤的细胞机制。

 

结论

本文探索了周细胞、内皮细胞和两种缪勒氏细胞亚型的特征,并在DR早期构建了它们之间的调控网络。研究结果再次强调了iBRB的重要作用,为保护iBRB和抑制DR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潜力新的靶点,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研究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血液-视网膜内屏障(iBRB)中细胞类型图谱

为了模拟早期DR,实验使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在大鼠中构建2型糖尿病模型。实验剥离了5只大鼠的视网膜(2只正常大鼠;3只用STZ处理大鼠,每只分别处理2周、4周和8周),对组织进行解离稀释并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质控过滤后,保留了35,910个高质量细胞:11,073个来自正常样本;24,837个来自糖尿病大鼠样本。将聚类分群的33个cluster分为10种细胞类型,可概括为两大类别包括:血液来源的巨噬细胞类群和视网膜驻留细胞类群。其中视网膜驻留细胞包括神经元细胞(棒细胞、锥细胞、视网膜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和双极细胞)、胶质细胞(缪勒氏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基于CellChat分析,发现内皮细胞、周细胞和缪勒氏细胞比其他细胞具有更复杂的通信模式。此外,本文计数了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中不同细胞群差异表达基因数量(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结果显示构成iBRB的细胞:缪勒氏细胞、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在DR早期发生显著改变。GO富集分析显示,这三种细胞类型都与血管的形成和增殖、缺氧和细胞粘附有关。周细胞显示与血管收缩相关,而缪勒氏细胞与神经元的形成和发育有关。

2. 缪勒氏细胞两种亚型的特征

在DR的早期,缪勒氏细胞损伤可导致视网膜稳态的破坏。根据前面的标志物(Apoe, Glul, Clu),进一步细分两组缪勒氏细胞亚群,并命名为Ctxn3+缪勒氏细胞和Ctxn3-缪勒氏细胞。利用免疫荧光验证两个亚群在组织的存在,但由于结果的模糊性,后续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更多的实验。通过前期的文献调研发现,γ-氨基丁酸(GABA)转运蛋白,细胞膜上的谷氨酸转运蛋白,胞内谷氨酰胺合成酶,这些均消除谷氨酸积累,减少其引起的细胞毒性。而这两组亚群中Ctxn3+缪勒氏细胞呈现比较强的GABA转运代谢的功能。Ctxn3+缪勒氏细胞同时还特异性高表达血管粘附因子(vascular adhesion molecule, VCAM1),还能释放炎症因子如:IL33。这些都表明Ctxn3+缪勒氏细胞和视网膜的炎症反应相关性更强。通过SCENIC分析,结合转录因子进一步分析Ctxn3+缪勒氏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两类转录因子在Ctxn3+缪勒氏细胞中主要上调;(1) AP-1家族成员,如:Jun、Fos和Jund;(2) SOX家族成员,如:Sox2和Sox9。UMAP图显示了重要转录因子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网络图,我们发现AP-1家族可以调节Id蛋白(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的变化。

3. 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beta, pdgfrβ)在血管壁细胞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周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结果显示pdgfrβ在cluster 20和cluster 27中高表达。因此,将这两个细胞群进一步定义为周细胞的亚群,分别命名为周细胞A亚群和周细胞B亚群。通过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征,发现了一系列有潜力的新靶点。KEGG分析显示,周细胞A亚群和周细胞B亚群均表现血管平滑肌收缩功能增强,该功能与周细胞局部调节微血管血流的特征相关。随后分析比较了两组周细胞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结果显示周细胞A亚群具有增加的ECM受体相互作用和其他途径,而周细胞B亚群富集血管平滑肌收缩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等途径。

4. 缪勒氏细胞和iBRB的通讯网络

为了揭示早期DR中iBRB损伤的潜在机制,本文深入研究了缪勒氏细胞、内皮细胞和周细胞之间的复杂通讯。使用CellChat分析,我们发现缪勒氏细胞通过分泌因子在iBRB的调节中发挥着潜在作用。研究表明,Vegf/Vegfr2信号通路最有可能影响生物合成、分泌,也参与到缪勒氏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降解过程,从而促进缪勒氏细胞的存活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此外,两组缪勒氏细胞均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Igf2),该因子作用于周细胞B亚群上的受体Igf2r,调节其增殖分化和存活。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 Angptl4)由内皮细胞分泌,不仅作用于缪勒氏细胞和周细胞,还影响自身。内皮细胞通过Angptl4-Cdh11/Sdc4/Sdc2对缪勒氏细胞和周细胞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其具体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Wang Y, Yang X, Li Q, et al.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reveals the Müller subtypes and inner blood-retinal barrier regulatory network in early diabetic retinopathy. Front Mol Neurosci. 2022;15:1048634. Published 2022 Dec 1. doi:10.3389/fnmol.2022.1048634

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

地 址: 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李冰路151号

联系人: 付经理

电 话: 021-5895-5370

传 真: 021-51320266

Email:market@shbio.com

相关咨询
ADVERTISEMENT